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套利是如何实现的。
▼
套利三部曲
01
02
03
这个套利模式并没有计算交易对手风险。
曾经在诸多司库论坛培训上多次讲到交易对手风险,很可惜除了当年的雷曼之外,多数中资企业并无实际体验,更何况套利者。包商被托管后,我们再来看之前的三步曲可能存在的风险:
1. 央行的说法是5000万以上的存款基本保障在90%,那就意味着前存单到期账户实际损失10%的本金。我们注意到,央行说的保障是存款,是否包含理财这类表外产品还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2.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,A公司应该需要以质押的金融产品进行兑付,很好奇如果这到期的产品只能兑付90%的话,银行是否有权向A公司追索呢?
3. 在金融产品规范治理开始后,那些前置利息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少了,不知道会不会有傻傻的A公司用的是不前置的理财产品做套利,恐怕不仅仅竹篮打水一场空了,还得把自己身家贴进去。
作为一家正常经营的银行为何要如此给套利者送钱呢?时至今日,这其实已经是阳光下的交易了。虽然逻辑有问题,但表面上多了存款,多了贷款,关键还低风险,赚中收,何乐而不为呢。 只是在金融乱象整治的大环境下,资产负债表的严肃管理是当局者必须要做的事情,否则劣币会始终驱逐良币,套利者大行其道,很多正常商业逻辑都会被破坏。
包商银行被托管开启了金融服务端的供给侧改革,现在看到的很多宏观分析是债券侧,诸多低等级银行同业存单发售困难,于是抛售高等级债券,重新平衡流动性。债券价格因等级差别造成的价差也将加大。而笔者还认为,因为交易对手风险导致的中小行套利交易减少,势必形成虚胖的存贷规模的大幅度缩减,资金将被政策驱赶到原来的设定上,即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基础商业银行服务。
包商银行之后,类似锦州之类的无法正常出具年报的银行已经上了诸多关注榜单,套利者除了在合作银行上风险渐显之外,税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也极其巨大。戳破泡沫幻象之后急坠至一地鸡毛的现实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,考验的不仅仅是当政者的政策节奏和智慧,也考验各位司库的安全带是否系紧拉好了。